为了6年前的一个承诺,六名军属奔波数年终圆烈士后代心愿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时间:2023-08-07 10:05:49

接抗日英烈高鹏振“回家”、为烈士建纪念园、整理抗日义勇军事迹,辽宁省锦州市6名军属——


(资料图片)

奔波数年,终圆烈士后代心愿

■温 金 卢银锁 孟祥瑜

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组织党员干部和文职人员聆听解说员张小旗讲述抗日英烈高鹏振的战斗事迹。 董佳琦摄

辽宁省锦州市小山村国歌讲习所外景。 房 涵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八一”前夕,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果树农场腰沟村的小山村国歌讲习所迎来一批批前来参观见学的干部群众。聆听讲习所的创办人张小旗的讲解后,大家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浅绿色的外墙,5间平房,一块写着“小山村国歌讲习所”的木牌挂在门楣上。这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农家小院,院内却别有洞天。“高鹏振与他的铁血抗战家族”英雄塑像矗立在庭院,走进屋子,映入眼帘的是锦州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奋勇战斗的事迹展板,展厅中,几十件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物件让人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谈起牵头创办讲习所的初衷,抗日义勇军张柱的孙女张小旗感慨不已:“这要从6年前的一个承诺说起。”

抗日英烈高鹏振的外甥张影,是张小旗原工作单位的同事,和舅舅感情很深。退休后,他一直在寻找高鹏振的牺牲地和遗骨埋葬之处,20多年来,只查到了一些粗略的信息,没有详细具体的结果。

2017年1月,90岁高龄的张影体弱多病,已无力再寻找下去,便委托热衷于抗日义勇军战史研究的张小旗帮他完成3个心愿:找到高鹏振烈士的牺牲地,把烈士接回家;在锦州为高鹏振烈士建立一处纪念园;整理抗日义勇军“宁为抗战死,不当亡国奴”的事迹。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黑山县人高鹏振在黑山、新民交界地区组建一支抗日义勇军,起名为‘镇北军’。”张小旗说,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在抗日誓师大会上写下抗日誓词:“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誓词被抗日义勇军将领王立川写入《义勇军誓词歌》,后成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素材来源。

7年间,高鹏振率领这支义勇军与日军展开战斗数百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7年6月,高鹏振被叛徒杀害。2005年7月,高鹏振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被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小旗告诉笔者,她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先后找来志同道合的“兵妈妈”卢志红,军嫂于丽琦、周洪秋,军属芮嘉、王冉,一行6人踏上寻找高鹏振烈士的路途。

她们跑遍辽西地区10多座山岭,上百个村庄,走访了100多名抗日义勇军后人。为节省开支,住宾馆时经常3个人挤在一起,一日三餐吃得更是简单。

有心人天不负。2018年9月27日,张小旗一行人来到彰武县丰田乡十里堡村。刚进村子,碰巧遇到一位名叫刘殿学的老人。原来,这位老人是当年为高鹏振报仇的抗日义勇军刘永安的孙子。他告诉张小旗,1937年,高鹏振牺牲后,刘永安和当地村民想为他立碑,但担心日军发现,只好在村南头的林地草草埋葬。

随后,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们翻遍整个林地,仍没能找到英烈尸骨。

一寸土地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2018年10月,张小旗将从高鹏振牺牲地取出的几抔土,带回到高鹏振的故乡,和抗战时穿过的衣服放在一起,在近百位义勇军后人的见证下,立起衣冠冢。至此,抗日英烈高鹏振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魂归故里。

在寻找高鹏振的过程中,她们收集到高鹏振当年用过的马鞍、小桌子等10多件历史物件,还有抗日义勇军与日军顽强战斗的资料和图片。有了这些老物件,距离完成张影的第二个心愿又近了一步。

“没有场地,我们就想办法找,没有资金,我们就四处化缘。”张小旗回忆,场馆由爱心人士免费提供,展陈物品除了他们收集来的老物件之外,还有不少是抗日义勇军后代无偿捐赠的。

在多方努力下,2021年7月1日,小山村国歌讲习所建成。2022年1月,讲习所被锦州市命名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经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局确定,成为辽宁省“新中国国歌素材地”“中国国歌红色打卡地”,并被列入辽宁省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截至目前,已免费接待10多个省市的社会各界人士近2万人次前来参观见学。

张小旗告诉笔者,前不久,她们完成了20多万字的《党的义勇儿女》长篇小说,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剧本。至此,6位军属历经6年时间,终于帮助烈士后代完成了3个心愿。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